相关动态
古巴笔记|一位前外交官的人生关键词
2024-11-11 02:27

生命历程与社会变迁镶嵌和裹挟,个体能动性与时空延展性相似和相关。时空的理论经常试图让人看清自己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像费老的《江村经济》所描述的,个体发展或被社会变迁阻碍,身处其中的人被裹挟着屈从于大环境下的命运安排:或被时势推动,小人物难免也变成大人才。个体作为社会的产物,有无可否认的“人定胜天”的成功个案,也有无法摆脱“造化弄人”的不幸事迹;有避之不及的“飞来横祸”,当然也有意外之喜的“天降横财”。从个人生活史去探究社会大轮廓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血肉丰满且立体性感,从中既可触摸到个体脑海深处对社会记忆的残迹,又能延展到个人对社会时势的判断从而展开的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从而将线性的事件串联出宽度,营造出美感。

古巴笔记|一位前外交官的人生关键词

“仁爱”与“希望”

与艾丝贝蕾莎(Esperanza的音译,中文意思是“希望”,以下称之为艾丝贝蕾莎)的相识相交相知,是我更加深入了解古巴历史文化的起点,从个人到社会,从古巴到世界,我们谈及的内容纷杂却丰满。也正因如此,透过她,我看到了更宽更远的世界,从她的故事中,我俯瞰到了的古巴轮廓变得更加的清晰和丰满。

认识艾丝贝蕾莎一个多月,她的博学广识和无私慷慨地为我解答疑惑使我对了解古巴历史文化的更进一步。每次跟她见面和交谈都能让我有很多不同得收获,我总想为她写一些什么,但也困惑于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来表达我对她复杂的情感,一直没有找到书写下这些文字的契机和动力。2019年11月3日凌晨十二点,古巴开始实行冬时令。时间突然在这片地区多出了一个小时,但闹钟却还没有调整过来。在我没有得到任何前情提示的情况下,我用没联网的备用手机设置的北京时间七点的闹钟在哈瓦那时间的六点钟就响了起来,本来相差十二小时一个昼夜的时间不知道从哪里多出来了一个小时。凌驾于日常生活之上的抽象时间概念变换并没有使得处在其中的人们和事物出现本质的区别,但是却迫使着生活于其中的人被迫去适应新的一套运行规律。对数字和算数一直特别不敏感的我想了半天都没有想明白这种转换(cambia)是如何发生的,最后只能无奈地妥协,思考我该怎么度过这“早醒”的时光。窗外泛着鱼肚白的浅蓝色天空和泛着涟漪的马雷贡(malecón)的海浪永不停歇,就像这个地方的人和事依旧对我有着很多谜一样的吸引力。我拿起相机又记录下了一张清晨的时光,这或许就是古巴对我长久的吸引力所在吧,我无法停止被它吸引,止不住地想探寻它,了解它,记录它。归因于此,我终于找到了那个让我为艾丝贝蕾莎写下一些东西的动力。

艾丝贝蕾莎,全名叫做“仁爱的艾丝贝蕾莎·贡萨勒斯·拉佐”(Esperanza de la Caridad Gonzalez Lazo),出生在1961年9月8日,这一天是在古巴宗教中最著名的守护神“科夫雷仁爱圣母”(La Caridad del Cobre)的庆祝日,所以父母就在其名字中加入了“仁爱”(de la Caridad)为其取名,认为她是被神灵庇佑的女孩。

“混合”与“独特”

艾丝贝蕾莎的五官轮廓并不突出,皮肤黄褐色,头发黝黑微卷,她告诉我“你可以在我的身上看到古巴‘混血’历史的缩影”。紧接着,她就告诉了我她复杂且典型家族混合历史。在她幼年的记忆里,她依稀记得她爸爸的爷爷,也就是她的曾祖父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曾奶奶则是一个黑人。曾祖父跟一个白人女人有过一段的婚姻,生了三个孩子。她的祖父是三个孩子中唯一有中国面孔的孩子,离婚后,曾祖父强烈要求养育他,并带着他娶了一个混血了白人和黑人的女人。她的爸爸虽然是来自于具有中国血统的祖父跟混合了白人和黑人血统后代的祖母所生,但她的爸爸却更像黑人,但皮肤的颜色要淡一些。艾丝贝蕾莎告诉我,在古巴人们的身份证上一般会分为三类:“梅斯蒂索人”(Mestizo),“白人”(Blanco)以及“黑人”(Negro),但这种区分却不带有任何歧视性的色彩的,只是警察为了在发生民事案件或者刑事案件时候找人用的。区分这三种类别的过程也很简单,负责评判的人仅仅依靠人们的外表就大概做出定论了。此外,“梅斯蒂索人”(Mestizo)混血大概也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是“特立格拿”(Triqueña),这一类人黑直头发,皮肤浅色,而“穆拉塔”(mulata),头发卷曲,皮肤深褐色……

年轻时的艾丝贝蕾莎在化妆

古巴人民的混血历史源自于殖民历史的进程。1492年,带着环球航行目标的哥伦布率领着他的船队首次着陆于加勒比地区的土地上,欣喜,狂热等情绪迅速在欧洲大陆蔓延,其打破未知领域的隔膜,拓宽世界的边界等伟大的意义至今仍在全世界传颂。然而,如若跳出那个光环圈外重新审视随之而来的由于资本扩张引发的无休止的战争,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对土著居民的残酷屠杀以及开启全世界的人口贩卖链等历史事实,“发现新大陆”的正义色彩难免因此黯然失色许多。历史无法倒退,也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想法而有丝毫更改,却也正因如此浸染上了几分“宿命论”的色彩。

相比于加勒比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古巴的殖民历史有着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殖民者进入墨西哥地区,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奋起反抗,浴血奋战多年,至今仍未停止为争取自己的权力而摇旗呐喊;殖民者进入古巴,当地的土著居民温和谦顺,安静祥和的他们世代以捕鱼狩猎和原始种植为生,与世无争的他们从未想过平静的生活会被陌生人的入侵而走向毁灭。西班牙殖民者在这片土地上残酷地进行殖民推进,从未参与过大型斗争的古巴土著居民几乎遭到了灭绝式的屠杀。紧随其后,由西方列强主导的资本扩张牵动了全世界的人口迁徙和转移,在原住民几乎消失殆尽的情况下,在古巴这一块几近空白的调色板上,历史的更迭引导着它开始绘制着只属于它自己的自画像。殖民主为争夺权利和财富引发的战争,来自世界各地奴隶苦力的贩卖,跨种族的通婚和生育等事件在这片土地上屡见不鲜,与此同时使得这一片土地成为了滋生混合文化的摇篮。研修过加勒比历史与文化的艾丝贝蕾莎告诉我,“即使与古巴相隔不远的海地也是不一样的状况,虽然同样是加勒比的殖民地区,同样经历过漫长的殖民统治,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海地最初的殖民者来自法国,法国人不屑于黑人奴隶通婚,因而在海地地区来自非洲文化和殖民文化保留得更加的充分,文化分层更加的明显;而古巴不同,它的混合历史和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独一无二”。

艾丝贝蕾莎说“混血”是一件特别有趣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代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惊喜。1987年,她产下了一名皮肤白皙,瞳孔随着阳光强度会变成蓝色和浅棕色,外表似欧洲白人,但轮廓却又似非洲和亚洲人的孩子。孩子与夫妻俩相貌神似但却又有更多的不同,这让他们十分惊喜和惊奇。与此同时这也引来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她笑着跟我说到“1995年我带着孩子到中国工作,有一次跟孩子一起参加朝阳区举办的一个亲子秀,当时的主持人笑着跟说我应该扮演一个黑人孩子的妈妈,而我的孩子妈妈则由另一个人来扮演”,“因为不是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怀疑了,我的孩子的确有太多跟我不相同的地方,我当时觉得无奈但却又开心”。此外,由混血带来优势在她孩子身上也特别的明显,她说当她们夫妻俩刚带着孩子到中国的时候,夫妻二人忙着工作,没时间照顾8岁的孩子,在没入学的前两个月,孩子光是靠在家里看动画片和在小公园里跟小孩子们交流玩耍,就已经自学会了一些英语和中文的日常口语。当他们惊奇于孩子的语言天赋的时候,孩子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因为我想跟其他的小朋友玩,想跟他们说话,所以就学会了”。此后孩子的表现同样出彩瞩目,这也让夫妻两倍感愉悦和欣慰。

“旅行”与“当下”

艾丝贝蕾莎经历过多种职务,她曾任哈瓦那大学英语教师,欧洲-亚洲-非洲文化研究系的领导 (El jefa del Departmento de Europa-Asia-Africa);共产主义青年研究委员会的领导(El jefa del Foncionaria de Partito Comunista de Union de Jovenes Communidad);除此之外兼任过国家主席的翻译和驻华墨西哥大使馆的官员等多重要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古巴发展外交的蓬勃时期。1980年作为第一批从古巴政府选派到非洲埃塞俄比亚(Etiopia)的交换生,艾丝贝蕾莎与随行的30个同学一起到达了非洲学习,学习的课题主要围绕着阿姆哈拉语-西班牙语(Amharic-Espanol)的语言翻译展开;此后,在国家外交需求的情况下,她跟随国家访问团队出访过中国,俄罗斯,朝鲜,法国,德国,西班牙,挪威,比利时,捷克共和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见过很多国家的领导人。

艾丝贝蕾莎传奇而精彩的一生最终以一个平凡却遵从内心的选择而尘埃落定。2005年,在结束驻中国墨西哥大使馆的工作后,她回到了古巴,成为一名家庭教师,教授古巴当地的年轻人英语,也教外国人西班牙语。

艾丝贝蕾莎

艾丝贝蕾莎说她很愿意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旅行,她跟我说到“当一个人遍历过世界之后,他的思想会变得更新和完善,见过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就能包容更多不同的观点”。她很享受当下的生活,也并不后悔自己当初所作的决定。我询问她为什么最终会选择回到古巴,她跟我说,本来有很多机会获得其他国家的国籍,可以选择留在其他国家的,但是当一个人见得越多时,你就会认识到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其他地方都不能给的,只有古巴这片养育她的土地上才有。我好奇地问她她所说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古巴才能给她? 她的回答让我十分的感动。

艾丝贝蕾莎说,她的前半生涉足世界上的多个国家,但让她最为触动的是在非洲和挪威的生活。当她在非洲学习的时候,住在学校提供的一个宿舍楼里,上下铺,30名男女同学和一个老师同住在一间大房间里。“刚住进去的时候偶尔也会抱怨宿舍条件太差,但直到我了解到当地人的生活之后才知道学校已经将最好的生活条件留给了我们”。艾丝贝蕾莎说在她们的宿舍楼旁边,住着一家当地人,祖父祖母,爸爸妈妈以及三个孩子挤在狭窄的一间房子里。他们的家里特别贫困,父母每天都在为家里人的基本生存挣扎着,三个孩子没有鞋子穿,也经常吃不饱饭,其中最小的那个孩子深深地触动了艾丝贝蕾莎。“他特别的聪明,有一双特别明亮的眼睛,那天我路过他家,看到他光着脚盘坐在地上,就着门前的一块大石头上正认真地在一本残破的练习本上照着报纸上的字在描红”,“那一刻我的眼睛突然充满了泪水,为他们没有的东西,为我所拥有的东西”。“古巴虽然物资匮乏,但是政府却给了我们免费的医疗和教育,满足了我们基本温饱的需求,有了它们,人们的生活能够看到希望,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该照片拍摄于艾丝贝蕾莎在非洲访学期间

与非洲条件截然相反的挪威生活同样也让艾丝贝蕾莎感触万千。作为共产主义青年研究委员会主席,艾丝贝蕾莎在1990年和2002年出访过两次挪威,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当地文化同时宣扬传播古巴文化,增进两国的外交关系。艾丝贝蕾莎讲述到那的生活完全不同,你能看到人们都拿着很高的工资,享受着很好的社会福利待遇,但是除了必要的工作性交流之外,人们似乎都不愿意有更多的接触;再加上挪威人带着当地口音的英语,她很难融入那个很多人都羡慕的社会中。“你知道在古巴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人们之间建立关系是很容易的,同时频繁地电话交流和亲戚走访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挪威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我还是想念着古巴轻松自由,充满情感交流的生活。”

作为加勒比海地区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殖民国家走向独立的民族国家以来,虽然卡斯特罗政府极尽努力,但古巴还是无法摆脱世界格局动荡带来的摇摆不定的国内形势;然而,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即使处在美国的封锁政策之下,古巴却也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国家。在哈瓦那街头观察多日,笔者无法忘记每天都会有当地人主动向我问好的场景,也曾一度不能解释在这片所谓“封闭”的岛屿上为什么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年轻一代人的日韩潮流穿搭,穿着耐克,阿迪达斯等美国品牌以及闪闪发光的耳钉眉钉鼻钉金项链金耳环等“重金属”装扮的非主流文化;此外,十月中旬古巴唯一的通信公司(ETSTCA)开放了LET网络,虽然价格仍旧昂贵,但却可以达到将近3.9G的速度,Facebook和Yutube已经逐渐在古巴社会普及开来,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甚至体现在影像店里小贩能在热门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就能用优盘拷贝进行倒卖。艾丝贝蕾莎感叹,“通过很多社交媒体的传播,现代年轻一辈的古巴人都对外边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想象,却静不下心来好好审视一下古巴这个国家”。她给我描述了在她班上学生的状况:小班课上学习英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歌厅里工作的女孩和男孩或者就是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她们年轻且朝气,但是几乎都是想通过学习英语之后移居到别的国家生活,“我们生活的国家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这是必须承认的,但与此同时,它却也有很多不可磨灭的优点,是无可替代的。年轻的一辈需要的是更真实全面地认识外边的世界,才知道什么是生命中最应该被珍惜的”。

艾丝贝蕾莎身上散发出的恬淡气息充斥着温柔和慈悲,像赏析过天地之美同时又品尝过众生之苦之后的人找到了只属于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芬芳,让人心生向往,如沐春风。

就像世间真正温煦动人的美色,往往都依附着大地的滋养和日月的照料,厚重而广博,恬淡而温柔,艾丝贝蕾莎给我的感觉也正是如此。生命中有“根”,所以即便是遍历了世界,她仍然能够找到内心的归属和长久的滋养,而追溯源头,其深深之处,便是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洞察和明了。因为看到了繁杂世事的真谛,勘破了欲望背后的心灵归宿,当下的每一天都会是她最好的时光。

在哈瓦那已经居住了将近两个月,我的足迹也大概涉及了大部分的地方,当地人的热情和亲近感让人无比的动容,开放包容的文化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自由和舒展。然而,与此同时,对古巴这个国家情感的两级分化在日常生活中也清晰可见: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的热切向往和年老一辈人对当下生活的无比珍惜,靠着想象他国生活的古巴人和真实体验过别的国家生活的古巴人对古巴现状的评价形成很大的对比;此外,即使在诸多政策限制之下,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的两级分化也在旅游业日益开放的当下变成了不争的事实:餐厅里的服务员,拥有老爷车的司机,做着私人生意的小贩,有时他们一天的工资比大学教授一个月的工资高已经成为常态。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古巴笔记|一位前外交官的人生关键词】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yejunbin01.xhstdz.com/quote/78318.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yejunbin01.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