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全省88个县市区的一所所学校拔地而起,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仍然有自己的隐忧。
“在甘肃,有些地方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一些学校刚刚建好,学生就走了一半,去城里上学了。”在王嘉毅看来,“全面改薄”中的学校布局,必须跟城市化、城镇化结合起来。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或许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专项督导办法中,学校布局是否作为督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偏远地区是否保留了必要的教学点,城镇化过程中新形成的小区是否同步建设学校,学校选址是否在安全的地方,这些都将成为专项督导的内容。
专项督导办法上了中央深改会
专项督导办法是中央深改领导小组通过的第四份有关教育的重要文件,也是第一份关于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文件。为啥一份教育督导的办法能上中央深改会这样高规格的会议?
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解释说:“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视,也证明了教育督导在‘全面改薄’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全国有77%的县纳入“全面改薄”的实施范围,覆盖学校达到21.8万所。2014年至2018年,规划新建、改扩建校舍约2.2亿平方米,购置教育仪器设备约1066亿元。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已完成5166万平方米校舍建设,以及282亿元的教育仪器设备,分别占规划数的25%和27%。
尽管如此,当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地方政府推动力度不够、资金落实不到位、项目建设和设施设备采购进度缓慢等问题。为此,依据专项督导办法,按年度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把“全面改薄”落小、落实、落细。
专项督导办法的出台,也可以将各地的成果制度化、规范化,让专项督导“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全面改薄”实施一年多来,各地也形成了许多很好的实践经验。山东把“全面改薄”工作作为对各市县一把手政绩考核内容;安徽把“全面改薄”工作列入重点项目绩效考核,开展经常性督查;重庆加强督导评估结果运用,把政绩评价结果同资金分配挂钩;甘肃通过网络系统检测、第三方评估、实证监督,“三位一体”全方位实施监督等。
带着问题去督导成为主要特色
“以前在督导评估中,县长拿着稿子念15分钟,就算过了,现在他要把稿子扔掉,像毕业答辩一样,接受专家的质询。”何秀超介绍说,在今年“全面改薄”的督导评估中加入了答辩环节,就是为了解决督导过程中“认认真真走过场”情况。表格数据再好看,经不经得起推敲,一问便知。
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委书记韦德斌感受到了另一个实际的变化,是手里的这份督导报告文本和结构的变化。“以前一份报告中主要是总结地方经验,问题只有很小一部分,现在的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查找出来的问题。”
“带着问题去督导将成为此次督导的重要特色。”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何秀超表示。
专项督导办法中明确了地方自评、实地督导、发布报告、整改落实等专项督导程序,以及责任督学日常监督、中央通过项目实施检测系统动态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估、中央省市县四级教育督导部门层层督导、重点抽查、双随机等督导方式。
督导的结果怎么用,出现的问题怎么处理和追责,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专项督导办法要求,把专项督导结果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职责落实不到位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对项目进展不力或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
同时,对新建校舍和采购设施设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出现重大施工安全责任事故,未严格履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程序出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出现套取、挪用、截留资金以及举债建设、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问题的,按国务院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追究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按程序向纪检、司法部门移交问题线索,严肃查处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首次在“督政”工作中引入第三方评估
“第三方评估”“大数据动态检测”“360度无死角公开公示”,成了这份督导办法的创新点和关键词。
何秀超说:“这是首次在教育督导部门‘督政’工作中引入第三方评估,这是一个创新,也是国际和国家项目评估的趋势。”专项督导办法规定,“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参与评估,充分运用多种评估方式和方法,获得全面准确的有效信息和评估成果”。
“将来在督导办的网站上,可以通过电脑屏幕看到每所学校的项目实施进度。”何秀超介绍,专项督导办法明确中央建立项目实施监测系统和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实时监测各地项目实施进展、掌握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专项督导的针对性,探索“互联网+”教育督导新路径。
以前打电话到韦德斌这里托关系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的比比皆是。这两年,他发现类似的电话几乎没有了。上个月他去村里的教学点调研时,一些在城里上学的孩子已经转回到村里。这得益于公开、公示工作的扎实推进,今年,教师、学生、家长对改薄项目的满意度达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