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参数  系统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24本科毕业设计综述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yejunbin01.xhstdz.com/mobile/news/5719.html
核心提示: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24本科毕业设计综述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设计题目山水和合·共富天台2024长三角六校乡村振兴联合毕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24本科毕业设计综述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24本科毕业设计综述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设计题目

山水和合·共富天台

2024长三角六校乡村振兴联合毕业设计

课题阐述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浙江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倡议举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尤其强调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本次毕业设计旨在融合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院校,运用多学科融合的思维,探讨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的乡村,如何依托生态与人文特色,将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为目标,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电商、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产业与新业态,融入到乡村人居环境营建中,满足人们“宜居、宜业、宜行、宜游、宜养”的诗意栖居需求,畅想未来乡村的空间图景。

 

【主办单位】

上海大学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人民政府 

【联合主办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

【承办单位】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街头镇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

安徽建筑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浙大城市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基地

街头镇中心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街头镇始于六朝,盛于元代,最初因传说老街龙母殿前街面有一巨石,故被称仙人镇。明永乐年间更名湖窦镇,清康熙年间更今名,是天台县西边最尽头的一个集市,故称为街头。抗战时期,街头镇改名嘉图镇,取“古生嘉木祥瑞,山川风光秀如图画”,并寓东山再起共图大业之意。街头老街长150多米,东西走向,路面鹅卵石拼砌而成,老街店屋的建筑基本上为历史原物,属清代中晚期建筑,历史风貌保存较好。此外老街还保留了大量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及标语。两百八十多间店面的楼裙板上都清晰地保留着一祯祯伟人的语录,据统计达388幅之多。街头镇在文旅发展过程中,注重融入文化,打造特色亮点,古街成为街头镇的打卡胜地。但是目前老街经整饬后缺乏活力,如何与镇中心的公共区域更好的衔接,如:结合老街近端废弃老粮库等既有建筑改造,其空间节点有待进一步提升。

程  翟  

胡疏筠

李子瑶 

  易  凡

钱雨虹

李宇芹

曩今和合,寻愈街头

——天台县嘉图村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更新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风貌控制

场地内存在众多问题,但是最直观且影响最深入的便是风貌问题。虽然场地内存在大量的历史风貌建筑,并且经过前期改造,已经有了一定风貌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街巷肌理凌乱、街巷界面风貌混乱、主街次巷尺度不明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古街活力的迸发,原住民、游客的众多需求没有被满足,大量人群活动缺乏配套设施和施展空间,这些都从客观上制约了古街的发展与复兴。所以我们抓住场地主要矛盾,以风貌控制为抓手,从宏观上的街巷格局控制到微观上的建筑风貌改造,一步步的将古街的风貌进行重塑,最终展现出古街与新街共同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新格局。

街巷梳理分析1

我们首先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场地内风貌较好的街巷界面以及风貌较好的历史建筑,以此为基础梳理整个场地内的街巷格局,尽可能的将风貌较好的街巷界面与历史建筑保存下来,并将予以展示。

街巷梳理分析2

经过梳理,不难发现场地内风貌较好的街巷界面呈现“十字街”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街区原有的纵向交通梳理出来,并与横向交通组成交通网络。以此方式梳理出来的街巷格局既尊重并复原了原有古街经过多年发展被破坏的街巷肌理,又将古街与北侧新街连接起来,让活力得以渗透并共同发展。

街头镇建筑生成逻辑

在街巷格局得以梳理与重塑后,接下来就是对街巷界面风貌以及建筑单体风貌进行控制。场地内历史风貌建筑与现代风貌建筑杂糅情况严重,原本规整的合院因为某一户拆除“老房子”,新建自建房,导致建筑乃至街区肌理变得异常复杂。为了重新复原古街界面风貌,我们研究了浙东地区,尤其是场地附近的建筑建筑形式,总结出场地内风貌建筑的生成逻辑为以三合院为基础单元,不断增加进数及附属建筑,该逻辑为后面修复建筑肌理提供了依据。

风貌控制光谱

经过对场地内建筑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貌等综合分析,拆除部分质量较差、风貌较差、破坏原有肌理的建筑,同时对历史价值高、风貌良好的建筑予以修缮,对破坏街区风貌的现代建筑进行改造,对文物保护单位及质量、风貌双优的建筑进行留存。根据上述原则,我们总结出了以下七种控制类型:传统形制-界面调整、传统形制-古法修复、近代民居-界面改造、近代民居-顺形补建、近代民居-独立加建、现代建筑-界面改造、现代建筑-完全新建。这七种控制类型建立的控制体系成为后续具体建筑貌控制的指导。

风貌控制推演

根据上述风貌控制体系,以主街为核心,首先确定梳理后的街巷附近的建筑风貌控制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向各个建筑组团内部延申,最后辐射到外部的现代建筑群,如此层层递进,最终完成整个场地的风貌控制,老街与新街交相辉映,核心区风貌控制比控制在2:8。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1——东侧入口广场

入口空间对街区来说是一段叙事的起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有入口单调乏味,重新设计时道路重新规划,打通路网体系的同时退让出一片入口公园,同时模仿其他具有叙事性的入口设计,通过两排延申的行道树营造入口氛围。为了让空间活动更加丰富,在入口广场周围改造几栋建筑、植入商业功能,并在沿车行道区域设置休憩空间,让各种活动得以在入口公共空间发生。

公共空间2——北侧入口广场

十字街的北侧以两组明代历史建筑为“收尾”但是由于道路宽度不足,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观赏”历史建筑风貌,所以在历史建筑对面退让出一个小广场,并设置众多观赏历史建筑的空间,例如下沉广场与二层廊架的不同高度“看”,利用反光镜“看”自己与古建筑的“合影”,通过镂空片墙“看”窗景。通过不同的“看”吸引人们在场地内驻足,并给各种公共活动提供发生场地。

公共空间3——运动广场

场地内除了附近小学有运动场地外,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故而将原有的一片空地改造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另外,围绕运动场所设置多个观赏区域,并以观赏台、观赏廊道、建筑二层观赏平台等多种形式实现对运动场地内部多角度的观赏。有了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场地内居民或游客既有了运动场地,也有了一个可以举办其他大型公共活动的场地,为场地内活力的产生提供更多可能性。

公共空间4——休闲组团

主街沿街没有过多的空间变化,人们难以在游览中找到驻足空间,利用龙母殿附近零碎空地上的四组建筑围合成公共空间,通过下沉广场及廊道丰富空间形式,创造出较为多样的空间及视觉体验。人们不仅可以在长时间的游览中在此场地驻足停留,下沉广场与连廊也打破了古城固有的二维属性,让游客有了更丰富的空间体验。

公共空间5——三联水池

场地内有处特殊的场地,历史建筑北侧被三个池塘包裹,池水与古建筑相印成趣,极具古城风趣。为了活用场地内原有的三联池塘景观,拆除质量较差建筑,开辟出一处滨水公共空间,共在此处公共空间设置多个交流场所,人们可以在此处得到沉浸古城体验。

街巷界面

街巷界面改造1——嘉图东街

嘉图东街集中街头镇的商铺与曹氏民居,为了统一街巷界面,进行从街道表皮至临街建筑纵深的改造,文保单位节点旁1-3栋,控制材质、色彩、背景区等与古建风貌协同,形成拼贴多元、整体协同的街道景观风貌感知面,营造底层活色生香的街道场景。

街巷界面改造2——溪东南路

老街主入口位于溪东南路,街区入口旁1-3栋,控制材质、色彩等与古建风貌协同,形成连续的街道景观感知面。

街巷界面改造3——街头街

街头街是承载老城记忆的历史街区,通过建筑风貌分段控制,鼓励街道门店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灵活的摊位布局、店招设计等个性化改造,重点延续街道生活记忆和突出古城活色生香的市井烟火气息。

景观设计

场地周边有一条滨河景观带,但因未经打造,导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观景休闲作用,不论是周边居民还是游客,都很难长久在此驻足停留。我们从人的体验和需求出发,对滨河景观进行了改造,重新改造与置入了交通空间、交流空间、观赏休息空间,旨在创造宜人舒适的环境,并满足人们缓解较大的工作压力、用优美的环境进行心灵疗愈、提升生活品质等需求。

滨水景观效果图

通过增加多种植物并且增添高差变化,提供优美的观赏休息空间。我们的设计尊重场地现状,在保留一部分较为优质的绿化的同时,运用弧线等分割手法,呼应水的自由形态,重新组织绿化,并且十分注重新增景观与现状的融合性与协调性、连续性与流动性,置入漂浮的水生植物,与绿化及水相融合,将景观融入自然。一部分绿化具有高差,营造出了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使得空间更有立体感,并增加了观赏的趣味性。

稻田景观效果图

街头镇以农业发展为主,周边有大片农田。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开始渴望回归、体验田园生活。而在田园综合体中,稻田景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季节的稻田景观各有特色,如插秧、拔节、灌浆和收割期的稻田景观各不相同。基于此,我们在场地西南侧的空地中进行了稻田景观设计。

稻田景观小透视

利用稻田的季节变化与美丽景观可以吸引游客,提供生态与休闲体验活动。我们在稻田中置入观赏栈道、瞭望台、拍照打卡点,使得人们的体验更加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景观,以及进行稻田摄影等活动。除此之外,我们将自然风光与艺术结合,在稻田边搭建舞台,举行户外音乐会,创造独特的视听体验。另外还可以举办稻田艺术节,在稻田中创作稻田画、稻草雕塑等艺术品,提供参观与制作体验。这些都使得人们在身心上得到疗愈,融入慢生活。

公共设施

城乡中的公共设施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当地发展和吸引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附近居民及游客的走访调查可以看出,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而街头镇居民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他们对于管理服务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较为关注。年轻人和儿童则更期望文体设施和教育设施的改进。而游客最关注交通设施,目前场地内停车空间较少,无法满足需求。

受访者满意度调查

基于上述分析以及相关规范要求,本次规划新增设施共37项。其中管理服务设施增设社区警务室、便民服务站、社区仓储管理;文体设施增设社区体育活动场地、文化活动室;教育设施增设幼儿园;医疗卫生设施增设社区卫生站;交通设施增设停车场;市政设施增设公共厕所、邮政所、垃圾转运中心。其他设施新增14项。其中包括共享厨房1处、微型消防站2处、可移动式生态垃圾收集点5处、公共充电站4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处、游客中心1处。

新增公共设施

除此之外,场地内还零散设置了几处便民设施。其中休憩凉棚为人们提供休息交流的场所,便民服务站内提供零售等便民服务,农园工具房为瓜果储存提供更好的条件,运动场地为居民的健身、娱乐提供宽敞的场所。

创享组团

我们对本地居民和往来游客及周边是商家进行了需求调研。本地居民多表示需要活动场地和室内空间来进行平时的室外活动和小型室内活动的聚集地。而游客则更多对组团需要承载的业态提出了要求,他们认为附近空间狭窄、没有停留休息的地方。我们选取一处组团进行更新改造,满足上述需求。

创享组团设计要点分析

在初步风貌控制阶段确定四合民居以古法修缮方式处理后,对其定位以环绕展示为主。周围建筑在形式上以曲面坡屋顶做呼应,平面上采取横纵围合的形式,在功能上接洽传统民居。

创享组团北立面效果图

创享组团轴测图

考虑到旅客、本地居民以及商家对于建筑空间的多样化功能需求,我们着手重新定义了活动的不同类型,并据此为建筑体中的设计增添各种适应性空间,以满足相应功能的需求。我们采取了灵活多变的设计策略,为这些空间提供更加兼容性的室内布局和基础设施。通过巧妙的空间规划和功能分区,我们确保了不同类型功能的有机融合,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更便利的使用体验。

创享组团功能植入

主题业态

语义分析

在探讨合适的主题业态之前,我们先对主流旅游社交媒体(小红书、微博、抖音)上的用户评论和文章进行了语义提取和分析。如结果图所示,其中放松、生态、治愈、自然、舒适、压力等词语出现频率最高。其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众对于街头镇的一直以来的印象,这也是街头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旅游画像。

业态主题提出

针对该结果倾向,我们调查并筛选了在街头镇特色要素中与之具有联系的相关活动。我们发现,许多固有活动都与其契合。以此,结合街头镇的旅客年龄结构多以年轻人和老年人位置,加上原本街头镇规划中就具有的康养基地。我们提出并扩展了“疗愈社区”的基本理念。

疗愈社区运行模式

业态植入并非仅仅依赖运营进行营销宣传,建筑设计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疗愈社区”空间体系的营造,主要分为六步走,这六步旨在确保建筑空间与疗愈活动的有机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疗愈体验。

第一步,在分类并确定可植入的疗愈活动后,建筑设计师需要针对这些活动的空间需求进行内部空间的装配式、可调式设计,以方便后期的招商运营。

第二步,在对修复、改造或新建的建筑进行平面和空间类型上的整合和分析之后,建筑设计师需要匹配适合植入的疗愈活动类型。

第三步,是确保不同建筑单体在合院的形势下能够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具有特殊性和主题性质的疗愈单元。

第四步,建筑与周围公共空间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至关重要,以形成具有影响辐射周围环境的疗愈复合场。

第五步,是确保场与场之间通过居民的日常活动不断产生联系和交互,形成一个类似于“疗愈俱乐部”的街坊邻里。

第六步,通过建筑与活动、院落、场所以及社区之间的递进式关系,形成一个疗愈网络,并通过社交媒体等虚拟手段扩散出去,成为街头镇的新IP。

结语

本次毕业设计不仅在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层面对我们的能力进行检测,同时在历史街区风貌控制手段方面,让我们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小组共同制作大范围的场地模型,可以促使我们对乡镇宏观和中观层面进行着手设计,后期的微观人视领域的设计则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设计顺序和层次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整个乡镇的空间形态,并为我们以后做类似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方法论。

指导老师

桂汪洋 

东南大学博士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建筑系副主任

长三角高等院校(建筑设计类)联盟

副秘书长

汪勇政

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排版:鲁修仪

责编:王昊禾

审核:唐劲松

本文地址:http://yejunbin01.xhstdz.com/news/5719.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yejunbin01.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