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喜欢玩梗吗?当孩子在日常用语中频繁使用网络梗时,你听着顺耳吗?我的体会只有六个字:难受,太难受了。
三月初,央视网微博发表了一组漫画,并指出,部分孩子沉迷网络,满口网络烂梗,很多三俗梗已经成为了孩子语言体系的一部分,张口闭口“鸡你太美”“你个老6”。
人民网也对荼毒孩子的网络烂梗发出抨击:一些网络烂梗,之所以烂,就在于它们太无趣、太无聊、太恶俗,跟创意挨不上边。比如,“你这个老六”,让人看到的只有庸俗。
翻翻评论区就知道,天下父母苦烂梗久矣,但不知道怎么制止。官媒的接连发声、网友的群情激愤,都昭告着烂梗的使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不好好说话或者“文字失语”,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到底用什么办法可以帮孩子远离烂梗。
01
“梗”从哪里来?
“梗”(gěng)在网络用语中是“哏”(gén)的误用,指“笑点、伏笔”,也就是某种让人发笑的东西。它可以是幽默的,也可以是带讽刺意味的。
梗在社交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每天都有梗在产生或更新。有些梗容易引起知情人士的共鸣,因此也就承担起了社交桥梁的作用。为了“达到共鸣”,年轻人争分夺秒,不落下每一个梗。
02
幽默还是地狱笑话?
剑有双刃,梗有雅俗,有的温和搞笑,有的低俗下流。但很不幸,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引起大范围“破圈”流行的梗,往往都雅不到哪去。
以人民网点名的“鸡你太美”为例。艺人蔡某某在一段唱跳视频里,唱“只因你太美”这句歌词的时候,因为发音比较接近,就被一些网友指出这个发音像“鸡你太美”。但网友们放大了他夸张的表情与动作,为了突出好笑,忽略了他本意,而只是对其视频及图片进行二次创作来满足自己的笑点。
玩梗的本身是为了活跃气氛,达到娱乐的效果,而不是让人感到不适,丢弃对人的基本尊重。
也许有人会说“笑梗不笑人”,但你觉得这合理吗?在某些玩梗的人眼里,也许他们只是想赶个时髦、开个玩笑,但却总有人借着玩梗的名义来表达讥笑与嘲弄,传递错误的价值观,更糟糕的是,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人,因此受到了伤害。
03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用语
当下,将青少年与网络环境彻底隔绝开来,对所有网络梗语一律隔绝,既不合理,也不可能,一味的压制还可能会适得其反。上文中已经说到,网络用语作为社交桥梁,已成为孩子们交往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大人越是禁止,他们越是好奇。与其“一刀切”,不如恰如其分地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用语。
学校
学校要有意识地加强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教育,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培养规范语言意识,提高使用规范语言的能力,帮助孩子正确看待网络,并提高他们对纷繁复杂信息的判断力。
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及平台要持续地整治网络环境,规范网络文明建设,为让孩子们“学会好好说话”,创造一个清爽的文化空间,为家庭、为社会、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不让轻浮与浅薄占了传播的上风。
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引导孩子方面,我们能做的有很多。
以身作则,不滥用网络用语
首先,我们要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使用网络烂梗,以身作则,在家庭中营造好的语言环境。
带孩子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
要想孩子远离手机,家长自己也要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家长可以带孩子走出去,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与社会、大自然亲密接触,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带孩子们去经历,去验证,提高他们的判断力,毕竟识得珍馐,才知糟粕为何物。
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看诗词大会,看看才子才女们是如何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的。在孩子的学习空余间隙,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名著,跟孩子分享交流阅读体验,鼓励孩子练笔和思考。唯有深度阅读这味药,可以治愈文字失语症。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巴尔扎克的话:“言谈是衣着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开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装饰着羽毛的女帽一样。”
语言虽无形却很有力量,一个人的修养也会暴露在说话之间。愿我们都能用智慧和恒心守护好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的世界,培养他们对丑的识别和对美的追求,启迪他们对世界的思考。
编辑:吕昀芳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分享使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