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旺季,网络主播、文案写手、自媒体人等一批灵活就业颇受追捧。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亿人左右,其中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160多万人,较2020年增长近3倍。
近日,记者在街头随机挑选了已就职于不同行业的就业者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30%的人选择受雇半职工作,大部分则选择自主创业或自由职业。他们普遍反映,灵活就业在薪资报酬和工作时间安排上,更易给人以幸福感,但同时也隐藏着法律风险。
新就业劳动者普遍存在哪些权益问题?又该通过哪些渠道,主动出击维权?记者和几位灵活就业的大学生聊了聊,同时邀请上海唐毅律师事务所的劳动法专家邵敏杰律师进行“以案说法”。
关键词 协议签订
每一项条款都应仔细阅读理解
“比起按部就班的工作,写作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今年3月,应届大学毕业生小周带着三方协议来到实习单位,犹豫了一整天,最后还是提出了辞职,选择成为一名以写作为生的灵活就业者。在他看来,如果被忙碌的工作所束缚,就不能尽情享受写作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小周慢慢确立了自己的文风和方向,写出了多篇爆款文章,吸引了不少“铁杆粉丝”,也收获了签约平台的激励奖金。然而,就在他渴望自己的文章能得到更多人认同时,却发现平台将流量资源悄悄给了新入驻的作家。因为不满平台这种操作,小周在另一家数字阅读平台上注册了同名账号,并陆续发表自己的作品。
“没想到才过了3天,我竟然收到了一封律师函。而且,我辛辛苦苦努力写的其他作品也没拿到一分钱报酬。”小周向记者表示,自己前前后后写了不少作品,但平台认定其中一篇违反了协议约定,因此不仅其他作品没有报酬,还反过来被追偿10万元。小周仔细翻看当初签订的协议时才发现,里面写有这样一条约定:如果申请激励奖金,申请者就属于平台独家博主,在3年内不能同时在其他网站注册发布作品,否则应承担相关违约责任。“这条约定有法律效力吗?我辛苦工作一个月,没功劳也有苦劳吧,为何连基本的工资都没有?”谈起法律方面的问题,小周也很无奈,说自己真的是一窍不通。
在记者本次调查中,有超过30%的灵活就业者反映自己曾有过类似小周的经历,其中,90%的人坦言当初与平台签订协议时并没有仔细查看相关条款,另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对相关法律知识缺乏足够了解。而这些条款中存在的漏洞,往往容易成为日后被侵权的重要依据。
解析 从表面看,小周和平台之间的争议点主要涉及的是知识产权的问题,但实际,小周对劳动报酬的疑问与他和平台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有关。就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尚未对灵活就业的劳动关系认定作出统一规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动关系的人格从属性、组织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等仍是认定劳动关系是否成立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小周和平台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主要看以下三点:一是他是否接受用人单位的指导与监督,比如是否必须在特定时间段、场所工作,是否能够自主决定接受或拒绝工作要求与工作内容等;二是他的收入是否固定、有规律地进行发放,是否属于付出劳动的对价等;三是个案考量因素,例如是否有工作证、是否有以入职为目的的培训等。
事实上,小周无需考勤、也不接受平台管理,其工作形式及收入分配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基于劳动关系而获得报酬的情形,所以他和平台之间并不是标准的劳动关系,因此,他对于自身劳动付出的经济反馈要求,并不属于劳动法律规制范畴。相反,小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与平台之间,报酬如何发放、达到什么标准可以发放都依赖于双方签订的协议,只要协议内容本身合法合规,且双方是在自愿条件下订立的,协议就有法律效应,双方都应该按照协议的约定来履行。
因此,律师建议小周尽快从问题的源头入手,解决一稿多投的问题,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也提醒灵活就业群体,在订立协议时,每一项条款都应仔细阅读、理解,不论该协议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协议。
关键词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过长成健康“杀手”
小佘是传媒专业一位大四学生。从大二起,他就开始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日常会制作一些充满创意的短视频,通过植入广告获得可观的收入。他告诉记者,今年自己用灵活就业赚来的钱买了人生第一辆车。这让不少同学投来既羡慕又赞叹的目光。“我可以拍到凌晨3点,只要能赚钱,什么样的作息我都能接受。”小佘说。
为了赚更多的钱,摄影师小佘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白天拍摄、晚上剪辑,周末谈合作,通常忙到半夜两三点才睡。长时间的作息紊乱让他不久前刚刚进了一回抢救室。“连续熬了三四个通宵,后来心脏一阵绞痛,赶紧让室友打电话把我送到了医院,好在没什么大碍。”谈起这段经历,小佘仍心有余悸。
“如果我真的因为工作累出病了,都没法算工伤,还得自己承担高昂的医药费。”在经历了健康风波后,小佘从最初的坚持“单干”,到如今开始考虑毕业后要不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公司里如果出了什么意外也更有保障吧。”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有70%的人认为,随着灵活就业人数的增加,过去的竞争力正在逐步消退,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通过延长工作时间,缓解竞争压力。同时,也有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因为长时间的疲劳工作,担忧自身健康状况下滑。
解析 根据《劳动法》规定,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即便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也应根据规定,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履行审批手续,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流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工作时长是严格受法律保护的。
然而,灵活就业群体却成为一种例外,其核心依旧是劳动关系。正如前面介绍的,大多数灵活就业群体与平台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工作时长就成了无法受劳动法律保护的漏洞。对此,律师忠告,灵活用工在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传统劳动关系中的强制性保障,在报酬给付方式、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方面,需要劳动者多留个心眼,与平台事前进行书面约定。
关键词 权益保障
仅靠商业保险很难化解风险
此前据媒体报道,29岁知名美食博主“泡泡龙”于海龙先生在拍摄公益宣传视频时,因为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不幸离世。
讣告称,于海龙一生乐观正直,工作中兢兢业业。“在拍摄公益反诈骗宣传视频中,他字斟句酌,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要求精益求精,不满意就重新拍,一个镜头可能要拍摄十几遍。每天都主动拍到凌晨。”
泡泡龙是网红“红雨老师”团队的一员,在美食圈内也享有一定声誉,不少大学生也希望效仿他的经历成就自己的职业名声,小林就是其中的一个。向往归向往,但真正做起来发现,业内说的没日没夜不是吹的,他也因此担心,自己会不会像“泡泡龙”一样出现健康危机。“如果在工作的时候离世,是不是连工伤都算不了?”
解析 就目前情况来看,平台企业选择灵活用工的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去社会保险等压力,使得平台得以“轻装上阵”,但这一点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却十分“不友好”。因为为了弥补工作时间发生意外却没有社保保障的缺口,一些平台企业选择通过购买商业意外险来化解风险,但事实上,商业意外险的投保金额往往较小,理赔门槛较高,一旦发生事故,保险赔付的金额很难完全弥补劳动者的实际损失,所以大学生在选择灵活就业前,首先要学会“未雨绸缪”。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有部分地区性的试点方案也在之后陆续推出。灵活就业形态人员在工作时间发生职业伤害的权益保障有了新的盼头。
关键词 劳动报酬
收入受多方面影响,稳定性较差
在记者的调查中,因为工作收入来源不稳定引起的焦虑、烦躁、易怒、失眠等问题尤为突出。从最初的摄影爱好者,到毕业后成为一名全职摄影师,王先生入行3年,在摄影圈里也算是闯出了一片天地。平日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单,为公司拍照、摄像、后期剪辑等,赚多赚少全看订单量,用他的话来说叫“靠天吃饭”。
为了多得到一些订单,他与几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眼看着业务越来越忙,但苦恼也随之而来。王先生告诉记者,每个月的收入中有一大半要被平台抽成,收入就像谜一样。有时,收入还会被合作公司一拖再拖。
尤其在疫情期间,既没有订单,生活成本又高,每个月还得照常交房租。“眼看着辛苦攒下的钱越来越少,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王先生告诉记者,自疫情以来,自己整晚地失眠,即便疫情过去了,但订单量依然是零零星星的。“也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特别是发现灵活就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赚钱。”
解析 高校毕业生一方面要理性看待灵活就业中所谓的自由和高收入。另一方面要遵守和善用国家有关新就业形态方面的相关规定。人社部等部委在2021年7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对于新就业形态进行了规范,明确平台用工责任;禁止限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平台就业;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保障;明确劳动定额和类加班报酬;加强企业劳动安全保障义务;逐步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保障等。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意见》并未对不完全符合确认劳动关系情形下的正常劳动以及劳动者如何适用最低工资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探索,做出具体规定,而不是简单执行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或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以网上接单的不完全符合确认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为例,其主要靠完成接单任务获得劳动报酬。多数平台对这些劳动者实行无底薪的计件薪酬制,劳动者收入水平除与其工作时长、接单数量、工作质量直接相关外,还受到平台交易规则、市场需求波动、劳动力供给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收入稳定性较差。对于这部分人群,在选择该行业时,应当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风险,合理做好收入规划。
专家提醒
警惕灵活就业影响职场观念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以从业者个人意愿的角度进行划分,灵活就业大致分为三类:心甘情愿型、过渡型和无可奈何型。“心甘情愿型”是指那些很早就对自己有清晰规划的人,而绝大多数的灵活就业者属于后两种类型。
因此,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如何正确看待灵活就业并做出选择尤为关键。人力资源专家屈辉建议选择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含金量的灵活就业工种,同时培养适合灵活就业的个人能力。例如,良好的抗压和恢复能力;坚韧的学习能力,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对工作的专研能力;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因为市场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不过,她也提醒广大毕业生,要警惕灵活就业对职场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的职业归属感,因为大学生毕业后没有进入有序的职场,系统化了解职业的发展和企业是如何管理运作的。”屈辉表示,一旦毕业生在灵活就业中遇到瓶颈、困难,很容易焦虑和迷茫,甚至严重的会脱离社会环境,成为终日无所事事的“尼特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