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雷军在一场发布会上突然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小米要造车了。
当时,雷军饱含激情地说道:“这是我最后一次创业,我愿压上人生全部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彼时,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激战”阶段,越来越多的新势力被淘汰出局,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毅然选择入局,小米造车的决定引来了不少的争议和质疑。
随着小米汽车的大获成功,所有质疑声不攻自破。3月28日,小米汽车正式发布,4分钟大定破1万,27分钟破5万。截至11月18日,小米汽车提前完成10万台新车交付目标,从4月3日开始交付到10万台交付完成,仅仅过去了230天的时间。
在小米汽车完成10万新车交付目标的同时,小米也交出了被雷军称为“史上最强”的一份财报,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小米实现营收925亿元,同比增长30.5%,环比增长了4.1%,创下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为62.52亿元,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1.2%。
最强财报的背后
小米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三大块,即新能源车、手机、IOT以及互联网业务。
剔除造车业务,三季度手机、IOT以及互联网业务合计营收为828.09亿元,同比增长16.94%。
如果没有造车业务的加入,小米的营收增速会普通得多,这或许也是雷军选择造车的原因。
除了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给小米业绩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之外,造车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提升小米的形象,助力其完成高端化转型。
以小米的手机业务为例。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实现47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3.9%,相比30.5%的整体增速而言并不高,但是据Canalys的数据,小米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保持在第三位,市场份额为13.8%,在这么高的市场份额下,手机业务想要有进一步的增长难度确实很大。
虽然营收增速不高,但另一边,小米手机的价格却有了明显的增长。据媒体统计,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从2023年三季度的997.0元增长到了2024年三季度的1102.2元,同比增长10.6%;今年小米的旗舰机型小米15涨价了200-300元,起售价则足足上涨了500元。
此外,根据第三方数据,中国区小米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3000元以上)在整体智能手机中占比20.1%,同比大幅提升了7.9%。
除了高端化之外,造车业务的另一大作用是帮助小米开拓女性用户人群,即所谓的用户圈层多元化。根据雷军在直播时透露的信息,目前小米 SU7的车主中,女性用户占比近一半,其中不乏同时使用iPhone和小米产品的用户,而iPhone用户也占到小米 SU7车主的56%;此外,根据供应链消息,小米首款小折叠屏智能手机MIX Flip的备货量已加单约42%,达到了50万台左右。据小米高管透露,小折叠上市后一直供不应求,55%为女性用户,32%的用户来自iPhone用户的换机。
从目前来看,小米的这份最强财报背后,造车业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绝对不只是带来营收增长或媒体所说的“门面担当”那么简单。从股价来看,截至11月22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报收28.55港元/股,总市值来到了7127亿港元,自3月份小米汽车上市以来,小米的股价涨幅已经超过了115%。
“上限”,有多高?
对于小米来说,造车业务决定了其“上限”有多高。
三季度,小米的汽车业务实现营收97亿元,好于市场预期(89亿元);汽车业务毛利率本季度达到17.1%,汽车均价提升至23.9万。和一众造车新势力拥有数款车型毛利率却仍不过10%相比,小米在刚刚推出第一款新车,毛利率就已经超过15%,这样的成绩不可谓不亮眼。
并且,虽然小米只发布了一款新车,但由于销量不断走高,已经具备了规模化优势。经历出货量的逐渐爬坡,小米汽车的月销量已经站稳在2万台以上,全年出货量已经达到10万+。目前,小米已经把全年目标提升至13万台。截至2024年10月31日小米已经在38个城市开设139家销售门店,渠道搭建加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只是小米汽车销量爆发的开始,因为其未来还会推出更多的新车型。据媒体早前报道,小米汽车计划在三年内陆续推出三款新车型:首款车型为2024年上市的纯电轿车小米SU7,紧接着2025年小米将推出一款纯电SUV,到了2026年小米汽车则计划发布一款增程SUV,以此逐步丰富其产品线。
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新车型的推出,小米汽车的销量还将继续走高,汽车业务对于手机、IOT以及互联网业务的辐射还会加强。
除了对现有三大业务带来辐射之外,若未来销量进一步走高,小米的造车业务将会为小米带来巨大的现金流,这其实是更值得期待的地方。此前,在分析理想汽车三季报时侃见财经就提到,大型车企把理财做好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了车企的利润,因为大型车企会拥有非常庞大的现金流,三季度理想汽车的经营现金流净额达到了110亿元,账上现金高达1065亿元,即便扣除短期和长期借款,净现金也有977亿元,如果投资得当,这笔庞大的现金就能给理想带来非常可观的利润了。